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正文
2019年07月05日上午,受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于健高级研究员邀请,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任永红博士来我校做了题为“精准医学研究新思路:分子组学与表型组学相结合的科研思路”的学术报告。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博奥生物有限公司于2000年9月30日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批示下,得到国务院、发改委、科技部、 教育部、卫生部和北京市领导大力支持,以清华大学(控股)为依托、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注册成立,是中国第一个以企业化方式运作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市重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北京市专利试点优秀单位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任永红博士,2003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现为博奥生物集团科研合作中心新技术与大项目部主任。从事研发及科研服务工作十六余年,为美国FDA、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大人民医院、宝洁公司等国内外上百家科研院校、医院及工业客户提供科研解决方案,支持发表了Cell,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Genetics等科技论文。合作PCT专利一项,发明专利7项,外观专利4项,发表论文11篇,参与翻译生物芯片之父Mark Schena编写的《生物芯片分析》一书。
任永红博士在报告中探讨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如基因组学的变化)和外在因素(如环境)。介绍了如何利用分子组学技术平台进行内在因素的研究,如基因 变异、表观遗传修饰、基因表达的异常等,用多维分子组学的角度从“里”的层面阐述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同时,还从 “表”型组学角度,如中医体质、眼象等,介绍了如何通过定量测量技术获得疾病的精准表型特征,通过大数据分析探究研究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具体关系和内在机制。 通过对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症、肺癌等多种疾病的研究表明,将基因数据和表型数据的两者合一,相互印证,可以真正做到“表里如一”。通过人类遗传变异数据库和传统医学表征数据库进行遗传易感性和动态预警,实现遗传与发育基础研究与健康管理及医疗应用的接轨,具有重要且实用的科研和临床意义。
本次讲座从单细胞及群体组织的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学、表型组学以及多组学联合分析等多个层面介绍疾病的科研和临床研究思路,涉及心血管疾病、神经和精神类疾病、骨科疾病及干细胞研究等。任永红博士热心回答了在场师生提出的问题,并与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张光磊和杨昀研究员针对单细胞测序和中医研究做了尤为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