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正文

香港中文大学黄家星教授到访高精尖中心并开展讲座

2018年629日,受北航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邀请,香港中文大学黄家星教授莅临高精尖中心开展题为《Advances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的学术交流讲座,讲座于上午11点在逸夫楼317会议室举行。

根据世界中风组织(WSO)的数据,据估计,每6个人中就有1人在他们的一生中会有斯托克。尽管进行了紧急治疗,大约15%-30%的中风患者在出院时被禁用。上肢虚弱是中风幸存者独立生活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目前的治疗主要是物理疗法,而主要的致残原因,包括减少脑部的血流量和缺乏受刺激的大脑细胞活动,都不是治疗的目标。黄教授的团队已经开发出一种创新的方法,目标是所有上述因素,即脉冲-磁刺激(PMS。经前综合症是世界上第一次尝试将外部反脉动(ECP)、间歇性的theta脉冲磁刺激和物理疗法结合起来。中风最常见的原因是大脑动脉阻塞,导致脑细胞死亡。我们的新PMS疗法的目的是实施一种全方位的方法,将血液流动增加到大脑,刺激存活的脑细胞和物理治疗。此次讲座黄教授详细介绍了中风康复方面的进展,在场的师生受益良多

黄家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荣休教授,兼任几内亚世界脑卒中组织秘书、亚太神经学会教育委员会主席、美国《S troke》亚太副主编、《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以及《Neurology Asia》副主编。黄教授在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神经影像学和治疗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率先提出并确认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亚洲中风患者最常见的血管病变,见于三至五成的中国中风患者;并率先确认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是中风的高危群;首次阐明动脉至动脉的栓子是大动脉中风的重要发病机制。黄教授在内地农村组织了首个以社区为本的大规模研究,发现非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在正常人群的发病率为百分之七至八。另外,通过结合各种治疗策略如进行经颅磁刺激寻求通过神经可塑性来加速大脑修复。黄教授已发表超过480篇原创性学术论文,最高影响因子为47.831,其中包括发表在N Engl J Med(新英格兰杂志)、Lancet(柳叶刀)、NeurologyStroke等重大影响力的杂志上。其开创性研究多次在国际领域赢得认可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