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正文
图1 王晓渡教授开展学术讲座
2018年5月18日,应北京市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邀请,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的王晓渡教授在逸夫科学馆317会议室开展了一场学术报告讲座。
本次学术报告的主题为《Nature’s design of trabecular bones》, 王教授主要讲授了关于松质骨仿真结构设计相关的内容。在一个小时的讲座中,教授先对松质骨做了简单的介绍,包括松质骨的结构功能性能等方面,之后讲解了如何通过仿真设计,制造出能够与真实松质骨相似的结构,其中考虑到了松质骨的结构性能等多个方面。
6月5日,应高精尖邀请,王晓渡教授再次在逸夫科学馆317会议室开展了题为《Ultrastructural origin of bone fragility》的学术报告讲座。王教授主要讲授了骨骼的脆性骨折与骨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教授首先通过骨脆性骨折来引出骨微观结构的基础内容,介绍影响骨骼脆性的因素,蛋白多糖和水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用于测量骨骼应变的X射线,MRI等多种工具。在最后阶段还根据两个实验结果提出了假设。
图2 王晓渡教授与参加讲座人员合影
每一场讲座,王晓渡教授均以深入简出的讲解,并配合PPT上的各种文字,图片,加上手势,将报告内容介绍的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相关研究方向的老师及同学在讲座期间认真聆听教授做报告,结束之后大家热烈鼓掌并积极提问问题,受益良多。
图3 王晓渡教授签约高精尖中心
经过多次的学术交流,王晓渡教授对高精尖中心在生物力学领域的研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并于6月5日与高精尖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成为北航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兼职首席科学家。
王晓渡教授,1982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系取得学士学位,1985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系硕士学位,随后到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系深造,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目前在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任教,2007年被授予终身教授。王晓渡教授是华人在美国的比较杰出的代表,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矿化组织的纳米力学、骨的微损伤、胶原对骨质量的影响、老龄化和疾病对骨折风险的预测及保护、核磁共振及红外光谱对骨超微结构及特性的研究、生物系统的界面断裂力学等。王教授的研究成果已发表论文140多篇,其中SCI 近80篇。许多文章都发表在 bone,Journal of biochemistry,Journal of biomechanics等高水平杂志上。 王晓渡教授现在是美国机械工程学会(ASME)特别会员;美国整形外科学会顾问委员会成员;OPEN BONE杂志编委;还是生物力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多种重要杂志的审稿人。